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深圳打造法律服务升级版 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福利

    ↑深圳市司法局、腾讯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15年龙华新区-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业务培训。

    为了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法律服务,深圳用12年时间,完成了641个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宏大蓝图。如今,这一战略更是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深圳法治地图”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正式上线,市民只需动动手指便可享受到法律服务的福利。“深圳既要大力推进普惠基础性公共法律服务,又要适度扩容法律服务消费,两者结合满足不同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表示,深圳是全国“最互联网的城市”,移动互联网网民多,法律服务就应该互联网化,以顺应潮流趋势,呼应市情民情,构筑老百姓看得见、够得着、用得上的网上法律服务平台。

    “深圳法治地图”上线,提供一站式服务

    让信息多跑腿,让百姓少走路。打造法律服务升级版,深圳市司法局近期在法律互联网化方面可谓动作频频。

    11月9日,市司法局与腾讯公司签订了“互联网+法律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立市司法局便民服务类微信公众号的统一入口,全面部署公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法治宣传等各项司法行政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深圳法治地图正式上线。市民用微信进入“深圳法治地图”定位,就可搜寻到附近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站点、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

    据介绍,“深圳法治地图”可提供全市法律服务机构的地址导航,机构与执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的文字及语音检索;也可提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749个社区地址导航,驻社区法律顾问的信息、联系方式的文字及语音检索;还可提供全市91个司法行政机关、220个其他政法机关地址导航,文字及语音检索。在此基础上,2016年“深圳法治地图”还将开放法律援助律师及驻社区法律顾问的线上咨询、预约办理等业务。

    未来,所有跟法律服务相关,有法律服务元素的机构、人员等信息都将纳入进来,方便市民寻找身边的法律资源。只要随时随地一搜索,就能获悉相关电话、地址导航等信息。哪里有法律需求,就将法律服务投送到哪里。

    微信办理公证业务,市民无需跑断腿

    其实,在签订“互联网+法律服务”协议前,市司法局与腾讯公司已有多方面合作。今年年初开展的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公证工作中,深圳公证处借助腾讯云技术,搭建了一套全新的线上公证预约系统,以稳定、安全、通畅的网络架构和网络环境顺利应对突发暴增的公证需求。5月份,市司法局再次从公证业务着手,陆续推出“暑期游”出国公证、房产委托公证等几项业务的手机、电脑在线申办平台。

    如今,微信上也可以办理公证业务。11月23日,市公证处在微信“城市服务”中开通“公证服务”,深圳市民登录微信并定位至深圳,点击“钱包”内的“城市服务”图标,在“政务办事”里找到“公证服务”模块,点击即可进行公证业务申办预约。

    “微信城市服务”是政府政务民生服务在微信上的统一服务平台,现在已有“生活服务”“政务办事”“车辆服务”“交通出行”等模块。“公证服务”入驻该平台,市民可直接在城市服务平台“政务办事”里点击“公证服务”,随时随地掌上快捷办理公证。目前微信“公证服务”可办理涉外及房产委托类公证事项,其中涉外公证包括出生、亲属关系、出生医学证明等均可申办。

    办公证再无需跑断腿,现在深圳公证处同时拥有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及PC端官网三大在线公证服务入口,市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申办公证的渠道,切实地体验“公证在身边”的贴心法律服务。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升级,线上线下联动

    从2003年开始,深圳试点“律师进社区”工作。经过三年摸索,2006年起市司法局将“律师进社区”活动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如今全市641个社区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当居民碰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借贷、劳资纠纷等问题,不出社区,就能找到身边的社区律师咨询,寻求以理性、文明的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法律送进家门口,矛盾不用出社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已成为市民的一项法治新福利。

    而“互联网+”融入法律顾问工作,可实现线下工作与线上服务的良好结合。深圳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实体联动”的工作平台,利用Q Q、微信等实现全天候覆盖,如景田社区法律服务站开设“景田社区法律服务快车”微信平台,设有“法治助手”“法治家园”“法制长廊”三大板块,有专职工作人员在线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可为居民提供“律师预约”“调解介绍”“法律代理介绍”等多项服务。

    在全市统一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时,一些区、街道结合实际需求,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扩大社区法律顾问覆盖面。比如石岩街道人口多,法治启蒙和引导需求大,街道为21个社区居委会和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园区党群服务室各配备一名律师,驻点律师每周二至周六驻点上班,“全天候”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工业园区企业的治理提供法律意见;为社区居民群众、劳务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开展法制宣传;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除了做好人居社区的法律顾问工作,市司法局还率全省之先尝试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到产业社区。向深圳的“创客社区”、高新技术孵化园区等派驻律师,为创客等创业者提供贴身周到及时的法律服务。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资金有限,大多没有聘请律师,因此,司法局将这些产业社区的法律服务也纳入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来,为创业者雪中送炭,助力他们依法创业,稳健经营,为深圳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法律保障。

    下一步,深圳将打造“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升级版,尝试创设“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深圳标准”和“深圳质量”。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深圳互联网优势,搭建社区居民、律师与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流平台。

    文、图:郭锐川

    亮点

    做好公共法律服务,适度扩容法律服务消费

    除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将升级新版本,深圳法律援助工作也将进一步扩大援助范围。深圳法律援助门槛全国最低,渠道顺畅。在此基础上,从今年7月起,深圳法律援助机构进一步扩大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帮助困难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基本生产生活问题。法律援助机构还将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制度,开展试点,逐步将不服司法机关生效民事和行政裁判、决定,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在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的同时,市司法局还将推动适度扩容市场化的法律服务消费,鼓励有消费能力的政府、法人、个人、其他组织聘请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担任法律顾问,找法律专业人士出主意、提建议。目前,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遇到大麻烦时才找法律专业人士救急,不注重平时加强合规合法审查。实际上,平时聘请法律顾问,对公司重大业务等审查“把关”,更能减少交易成本,回避经营风险。

    据统计,截至10月底,深圳共有律师事务所570多家,律师9100多人,每年上缴税收数亿元,发展规模居全国前列。全国第一批4家内地与港澳实体联营律师事务所均落户前海。但是,深圳法律服务行业尤其是涉金融、涉知识产权、涉外经贸的高端法律服务方面,与北京、上海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国家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一直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经济外向度高。深圳一些大企业在世界各地做生意,少不了打官司,可这些企业常常请北京、上海及境外的律师处理他们的法律事务,本地律所占的份额不大。

    蒋溪林表示,深圳将迎头赶上,做强做大做专做精高端法律服务细分市场。深圳蓝海已经在法律查明服务领域开了个好头,为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创新、涉外商事审判、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提供了优质法律查明服务;深圳公证将回应企业需求努力提供新型创新公证服务产品;在司法鉴定方面,尝试在前海创设知识产权鉴定机构,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审判。强力打造法律信息服务高地,服务国家自贸区战略。同时,市司法局将研究引进国际一流大型律师事务所到深圳设分支机构,引进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律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对深圳律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执业水平,提升深圳本土法律服务能力和专业化品质。